问题1‧「周末时你总是想放松,只想到和朋友聚会或是自己去运动。大家平时都有工作,可是周末小孩还是我照顾,这样合理吗?」
心理师的建议
夫妻双方可以先谈一下彼此的生活圈,如果一两个月才与朋友出去一次,可透过双方事先的沟通,来寻求另一半的支持与体谅,适时地请对方有时候帮忙照顾一下孩子。所以「事先沟通」与拿捏好「单独外出」的频率很重要。其实与朋友一起出门时,最好能是「家庭Vs.家庭」的组合模式,而不是每次都是老公自己一个人去找朋友;如果老公有运动的习惯,老婆无须阻止,应提议带着孩子跟着一起去或暂时托付给亲友照顾。
其实经常是「老婆对于老公喜欢参与的活动没兴趣」,所以不愿意一起出席。不过也鼓励老婆有时候仍应尽量陪老公一起出门,以免两人的兴趣、重心与生活圈重叠的部分越来越少,渐行渐远。因此「想办法加入老公的活动」是第一步骤,倘若实在没办法,第二步骤是可以委婉地与老公商量他单独出门的次数与频率。
问题2‧「我赚的钱就必须拿来当作家用,你赚的钱就不肯全部充公!」
心理师的建议
金钱的问题对许多家庭来说都相当敏感,也很容易引起夫妻争执。关于财物的支配方面,建议婚前就要讨论清楚未来的分配方式。究竟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薪水?或是两人的薪水打散一起使用?建议先讨论好,「丑话说在前头」,之后比较不容易为钱起争执。针对许多人觉得「谈钱伤感情」,多半婚前或刚结婚时都避免提及,不过日后一起生活绝对会面临这种问题,避而不谈会更糟,所以应引以为鉴,充分讨论才会使婚姻更融洽。
问题3‧「你到底会不会管教小孩啊?这样做根本是宠坏他嘛!」
心理师的建议
夫妻之间经常会因为对小孩的管教方式步调不一致而发生冲突,洪锡井心理师指出,许多夫妻都会忽略这种问题,但应意识到「我们的教养观念不一致,应怎么做会对孩子来说最好?」具体讨论做法,从此约定好并实际遵行。比方一个人当黑脸、一个人当白脸,也都可行。不过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管教方式,否决另一个人的做法,小孩是很聪明的,即使在婴儿时期也懂得藉由父母之间管教步调的落差,「为自己找靠山」,借机不服管教,训练效果会大打折扣。
不过有时候双方的争执也不单纯只是因管教或照护所引起,可能早已对另一半长久以来的某些做法不认同,心生不满,也会在其他生活小事的导火线上表现出来。当夫妻吵架时,双方的问题往往不单仅是针对这件事,也要找时间沟通双方长久以来互动的方式以及观念的落差。
不要「比较」自己的老公与别人的老公
很多人都爱说「你看XXX的老公多么好,而你却……」,「比较」并非正面思考的方式,也会容易引起争端。当自己期待另一半在某方面的表现能够更好时,应采用较为正向的说法,比方「如果你可以这样做的话,那么就会更加理想了!」